金山

招商网

金山招商网  >  金山招商动态  >  【博山山水】山头街道凤凰山麓的山水文化

【博山山水】山头街道凤凰山麓的山水文化

| 招商动态 |1970-01-01

坐落在山头街道北神头文姜社区的凤凰山东麓与南麓,景点众多,人文荟萃。颜文姜祠美丽的传说,颜文姜动人的故事,在淄博地区,历代相传,妇孺皆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颜文姜祠,是华夏孝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每年一度的文姜庙会,盛况空前。颜文姜祠内的“灵泉”,是淄博母亲河——孝妇河的源头。

神头泉群,居博山“四大泉群”之冠。博山旧称“颜神”,曾以“山东第二泉城”名闻齐鲁。还有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红门和永济桥。其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丰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主要以颜文姜祠、文姜广场、文姜湖组成的文姜公园,成为博山“城在园林中,园林在城中”的重要载体。人云:游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淄博,不游博山不成游也;游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博山,不游颜文姜祠不成游也。

颜文姜祠在博山区山头街道北神头文姜社区,有一座拥有六进院落殿房105间,建筑面积4124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4860平方米的淄博市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颜文姜祠。它北依秀丽的凤凰山而建,气势恢宏,充分彰显了悠久的历史文化。1956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6月28日,淄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颜文姜祠建修年代考证 颜文姜祠,又名灵泉庙、顺德夫人祠,俗称大庙。据史料记载,该祠始建于北周(557—581)。重建于唐天宝五年(746)。宋熙宁六年(10 7 3)增修。明弘治八年(1495)和清康熙十一年(1672)再行扩建。民国及近现代得到不断修葺、扩建,故有今日之规模。

颜文姜祠正门

该祠的兴建,源于孝妇颜文姜和孝妇河的传说。据元代于钦《齐乘》载:“齐有孝妇颜文姜,事姑孝养,远道取水,不以寒暑易心,感得灵泉生于室内,文姜常以缉笼盖之。姑怪其须水即得,值姜不在,入室发笼观之,水即喷涌,坏其居宅。故呼为笼水,今孝妇河也,出益都县颜神镇孝妇祠下。”颜文姜则因这一美丽动人的传说而被人们神化,并为之立庙建祠。在标榜以孝治天下的宋代,更有人将颜文姜附会成孔子的大弟子复圣颜渊的后裔,于是身价倍增。熙宁八年(1075)宋神宗敕封颜文姜为“顺德夫人”,并赐“灵泉庙”为额,元代又被封为“卫国夫人”,声名远播。颜文姜祠在宋元时已颇具规模,以后历代均有重修和扩建。

1957年市政府拨款将其修整后,一度辟为淄博市博物馆。“文革”中,颜文姜祠遭受严重破坏,趋于倾废。1981年市政府再次拨出维修专款26万元,聘请曲阜文物管理委员会古建维修队按原貌修复,历时一年,主要建筑于1982年9月修葺竣工。1982年11月组建博山区文物管理所,进驻颜文姜祠内办公和具体管理。1984年10月在祠内建立淄博陶瓷博物馆。1990年底将在神头北端(旧称奶奶林)发掘的金代壁画墓整体迁至颜文姜祠内陈列、保护。1993年秋,开始恢复重塑中轴线殿宇内十一尊神像,在爷娘殿等四个殿内增设集声、光、电、动功能于一体的《颜文姜的传说》十组群像。自2005年投资700余万元,新扩建面积11200余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建设了二十四孝故事蜡像陈列馆。颜文姜祠体现了道教建筑的玄妙,祠内环境幽雅,古色古香,曲径通幽,如入仙境,是访古览胜的佳处。

颜文姜祠建筑风格 颜文姜祠建筑群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南北长64米,东西宽61米,为历代古建筑。后部南北长130米,东西宽85米,为近年新扩建仿古建筑。

祠的前部为二进院落,建有山门、香亭、灵泉、东西两庑、正殿、寝殿、爷娘殿、公婆殿、百子殿和王爷殿。山门,坐北朝南,面阔三间13.4米,进深一间9米。歇山顶,单檐琉璃瓦,前后均有斗拱,门前上悬匾额“颜文姜祠”,行书阴文,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于1982年秋题写。门前有抱柱楹联一副,文曰:“百行孝为先,孝妇懿风垂典范;千缘诚乃首,诚人高德启贤良。”行书阴文,系中国孔孟之乡书画家联谊会会长王庆新题写。山门两侧有雌雄石狮一对,均为清初故物。山门内侧,左右立两尊高达四米的木雕彩绘门神,左边是银盔素甲手持方天划戟的平辽王薛仁贵,右边是金盔金甲高举十三节豹尾钢鞭的鄂国公尉迟敬德。威风庄严,彩绘精细。门内脊檩下有“大清乾隆三十四年岁次乙丑六月吉旦中书科中书蒋今长等重修”“时大清道光八年岁次戊子桂月吉旦重修”和“公元一九八二年九月重修”三道嵌梁,建筑风格庄重朴实。

香亭,建于山门内迎面,高8.5米,东西长5.1米,南北宽4.7米。青石须弥座为底,重檐八角,各缀风铃,斗拱承顶,朱门扇。亭内有颜文姜木雕金身坐像一躯,端庄静穆,亭檐下悬“顺德夫人”匾额一方。灵泉详见本书《神头泉群》。正殿,建在前院正中灵泉西北台阶之上,俗称“无梁大殿”,是颜文姜祠的主体建筑。面阔三间17.2米,进深三间18.6米,高15米。单檐歇山庑殿顶,九脊七兽,斗拱多达十一踩,木架结构,顶覆绿琉璃瓦,出檐探达3.5米。殿前檐下有清顺治丁酉年(1657)本邑耆宿孙廷铨增建的木制卷廊,宏伟壮观。卷廊前柱上悬挂着清初诗人赵执信于康熙年间撰书的抱柱楹联:“惊天地,感社稷,莫大于孝;配江河,揭日月,至诚如神。”殿内墙壁中还嵌有宋熙宁八年(1075)《敕女石碣》和《中书门下牒文石碣》,孙廷铨、赵执信等名人题碣及清道光六年(1826)博山知县杨春喈题跋、夫人吴静君所画的风雨竹石碑,为大殿增添了文化价值。殿内立有高达3米的颜文姜木雕金身坐像。整个建筑规矩谨严,气势宏伟,展示了我国古代高超的建筑技艺。

两庑,建于前院两侧,均为硬山式斗拱建筑,各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内壁嵌有宋、元以来历代石刻数十块。分别塑有文昌帝君和无生老母等十尊彩绘神像,供游客拜谒。

寝殿,建于该祠后院,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悬山顶。东、西两侧分别为公婆殿和爷娘殿,均系硬山顶,木扇,为明清建筑。殿内分别塑制《颜文姜的传说》十组艺术群像。

颜文姜祠的后部四进院落,分别建有姊妹殿和孝园,均为近年仿古建筑。

姊妹殿,2003年建成,位置在正殿北面上院。面阔五间17.6米,进深三间9.2米,木架结构,明清式建筑风格。殿内塑颜文姜、碧霞元君等四尊彩绘坐像。门前上悬匾额“姊妹殿”,金文阳刻,原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蒋维崧题写。廊柱上楹联“灵迹著海山,神崇碧霞祀万代;孝行感天地,泽被乡闾昭千秋”隶书阳文,为淄博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王颜山撰书。

孝园,建于“姊妹殿”后的层峦之上,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绿化面积3000平方米,于2006年10月主体建筑竣工。园内各殿,分别塑有神态各异、宛如真人的二十四孝故事蜡像。总体风格为仿古式园林,依山就势,精妙布局,层进三院,步步登高,营造了一个与前院文姜古祠统一和谐的空间环境。孝园由曲阜市古建筑设计院设计, 曲阜市华夏古建筑公司施工, 建有大门、重檐六角亭、南北配殿、重檐大殿、八角阁、侧门等明清仿古建筑。其中,孝园门楼、重檐大殿、八角阁尤为壮观。孝园和颜文姜祠、姊妹殿前后紧连。碧瓦朱甍,秀楣雕;殿阁亭台,勾心斗角;泉韵花芳,石碑如林。

正殿东山碑廊

颜文姜祠内碑碣林立 颜文姜祠内历代碑碣石刻甚多,据1982年统计,尚存碑41块,碣38块,计79块。石碑多立于殿外廊檐下的墙根,石碣多嵌于祠内各殿的墙壁上,绝大部分是宋、元、明、清至民国所镌刻。唐代淄州尉篆书大家李阳冰、朱梁刺史高霸都曾刻石留记,已断灭无存。

所存碑碣内容大都是表彰颂扬颜氏贤淑至孝的懿范嘉行,或是历代修葺颜祠的记载。其中饱含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当属宋碑12块(4块无字),元明碑11块,清至民国26块。孙廷铨石碣、赵执信石碣、石刻风雨竹诗画碑和张新曾书丹的《重修灵泉庙碑记》尤为珍贵。

宋碑四通,立于前院香亭两旁,各高3米多,螭额龟蚨,字迹漶沥,尤显沧桑。因青州陈璧《咏孝泉》诗有“松挂唐时月,苔封宋代碑”之句,可知此碑为宋代遗物。

《敕女石碣》,嵌于颜文姜祠正殿内东墙上,长95厘米,高37厘米,正楷阴文,为宋神宗的敕封文告。系北宋熙宁八年六月下文,文曰:“敕淄州孝妇颜文姜,……,今可特封顺德夫人,仍赐灵泉庙为额。”碣文对颜文姜赐以爵谥,致使颜文姜享祭不衰。同时期的《中书门下牒文石碣》与《敕女石碣》并列于大殿东墙,大小形制基本相同,属官方敕封文件,文载:“唐天宝五载立庙于水次”,对建祠庙考证有据。另外,嵌于西庑西墙上的宋咸平六年石碣,嵌于东庑东墙上的宋熙宁六年《增修孝妇庙记碑》,嵌于西庑西墙上的宋宣和元年题名石碣,以及嵌于西庑西墙的大元至正二十六年《谒顺德祠并序》石碣。上述碑碣,历经千年,尚保存完好,弥足珍贵。

孙廷铨石碣, 嵌于颜文姜祠正殿内西墙上, 文为《新置灵泉庙香火房田记》,立于清康熙壬子年三月。其侄孙宝儒书丹,隶书阴刻,书法乃典型清隶,造诣极深。碣文不仅记述了孙廷铨捐施房田的缘由,亦旁证了他身居高位,仍对乡里公益事业的关注。

赵执信石碣,嵌于颜文姜祠正殿内西墙上,文为《重修顺德夫人坟院记》,康熙庚寅秋七月朔日赵执信记并书。碣文锦质绣章,书法卓然孤俏,是清代大诗人、大书法家赵执信的难得墨迹。

风雨竹诗画碑,嵌于祠内正殿西北墙上,高132厘米,宽49厘米。刻立于清道光六年,据博山县令杨春喈行书跋文得知是祈雨应验,其妻吴静君画竹并题诗文,颂德留记之作。专家认为竹子画得好,跋文题的好,匠工刻得好,在全国实属珍品。另外,祠内的历届工作人员都重视在全区搜集石刻文物,集中于祠内,使全区不少碑石由散失损坏中得以收藏。将颜文正殿东山碑廊姜祠成为名副其实的淄博收藏碑碣最丰富的文博单位之一。

这组建筑古色古香,在电视剧《武松》中,作为阳谷县县衙被摄入镜头。之后,《郑板桥》《宋江》《碧血珠光》《庚娘》《丁宝桢》《追捕贼王》等电视连续剧、新闻片和纪录片都相继在这里选拍过许多场景,深受群众喜爱。2008年9月8日,淄博市人民政府列为“淄博市古建筑近现代优秀建筑和纪念性建筑·类别:古建筑”。

综上所述,千百年来孝妇颜文姜的故事在淄博地区世代相传,妇孺皆知。颜文姜祠也由北周时期的“草庙”,历经诸代修葺和扩建,建成了今天恢宏巍峨的颜文姜祠,是它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文化的使然。保护古祠,崇尚文姜,已成为博山人民的共同信念。

文姜广场位于颜文姜祠以东。通过动迁民房,建于2002年8 月, 占地面积1 2 余亩。东为沿河西路, 南是泉水路。

北依凤凰山, 南傍孝妇河。广场三层,错落有致,地面花岗岩石板铺设。东西两侧两道坡道,南面前边两道花岗岩台阶。拾阶而上,步步登高。

北边垒砌当地特有的石灰岩风景石。每层前面花岗岩垒砌斜面花坛。前边卧石间松柏、流苏、红叶等硕大盆景花木,盎然苍古。广场四周 ,翠竹油油,花木葱葱,槐林成荫。在东入口醒目的位置,一块自然的石灰岩卧石上,楷书阴刻“文姜广场”四个大字。博山区2002年5月17日,被国务院审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花岗岩纪念碑,树立在广场二层。2002年11月6日,由著名雕塑家蒋衍山先生设计制作的大型花岗岩颜文姜雕像在文姜广场落成。花岗岩基座高1.8米,雕像高15.5米,总高17.3米,雕像重达500余吨,矗立在广场三层最高处,高大端庄,令人起敬,成为博山标志性雕塑。从颜文姜雕像所担水筲中涌出的流水,在雕像前七级叠瀑而下,寓意孝水常流,幸福常在。

文姜广场,因地势而设计,极具代表山城园林广场之特色。安有园林宫灯,早上晨练,晚上纳凉,游玩者众多。区、街道有些活动也安排在这里举行。

文姜湖位于颜文姜祠以南。通过部分居民和单位房屋动迁,2009年5月开工,2011年4月竣工,形成主要由颜文姜祠、文姜广场、文姜湖组成的“文姜公园”。文姜公园总面积170余亩,其中文姜湖面积近50亩。该公园于2011年5月1日隆重开园。文姜公园管理用房,位于文姜湖西北。仿古二层楼房上下10间,前出厦,青砖两垛,红柱4条,两坡房面,粉墙黛瓦。

文姜湖,东首与孝妇河、岳阳河交汇,西首同白杨河汇合。南北湖堤,当地石灰岩风景石砌筑。湖中有山,山上有亭。湖中之山,夜晚便成了水鸟的栖息地。南是沿湖路,北为泉水路、栈桥。从东到西,神头桥、新建的曲桥、西桥与两岸相通。南连南神头“水岸名居”居住区,北接凤凰山(原山国家森林公园)。

湖的周围,象征五十六个民族的56朵大型琉璃之花,绽放异彩,彰显“陶风琉韵 休闲博山”之魅力。湖边绿化带、游园,花木环抱。草坪、百日红、玉兰、国槐、塔松、水杉、紫藤、爬山虎,各层绿化和攀援绿化,郁郁葱葱。果树有樱桃、苹果等,形成两季有果,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湖中、两岸、雪浪泉旁,各式凉亭4个,亭台廊桥,小桥流水。湖中之水,主要源于神头泉群之灵泉、大洪泉、雪浪泉。冬天,大雪纷飞,泉水潺潺,水汽蒸腾。南北园林之特色,得到完美融合。文姜湖景点,集山、水、桥、林、泉、园林、古建于一体。众多摄影家、摄影爱好者、新郎新娘前来拍录外景。安有园林宫灯,人们在此晨练纳凉,吹拉弹唱,划船荡舟,散步游玩。

神头泉群灵泉 曾以“山东第二泉城”名闻齐鲁的山城博山,三面环山,一水中分,“山水之富,冠绝淄境”,泉流棋布。而名泉之首,当推“灵泉”,即“孝妇泉”。由此泉演绎出的古老传说“孝妇颜文姜远汲山泉的故事”,在淄博世代相传,妇孺皆知。

该泉位于博山城区西南凤凰山南麓的颜文姜祠内,为孝妇河之源。它“ 石为池”,呈7 米正方形,池壁深3米余,四周雕栏环抱,柱头狮、兽、莲等石雕颇精。昔日,泉水自正殿殿基下涵洞涌出,长年不竭,清澈如鉴,云影徘徊,水光潋滟,甘洌清冷,荇藻郁茂。每当盛夏酷暑,不少游人来此消夏乘凉,清谈品茗。

北宋王公彦的诗道出了该泉的气势:“白云祠枕乱山青,一笼寒泉万古声。山若未平泉不竭,夫人长得孝为名。”明代周砺斋的《题孝感泉十七韵》中,则写得更有气魄和令人向往:“重阴融玉液,空地辟泉门。水自云根涌,流从石窦喷。”“巨浪随沧海,洪涛起大鲲。潺鸣涧谷,纡曲抱山村。”《博山区志》载:据1956年神头泉群实测流量为每小时6588立方米,其中颜文姜祠内灵泉的流量为每小时3600立方米,足见其 声势。

灵泉旁石碣刻有汝南熊荣七绝一首,诗云:“孝妇河名自古今,源头一派更泓深。何当吸去为霖雨,洗尽人间不孝心。”

源于灵泉的孝妇河,仅淄博市境内流程达77千米,它横穿博山、淄川,经张店,绕周村,入桓台马踏湖,后经广饶、博兴等地入小清河,注入渤海,全长117千米。称之为我市的“母亲河”。

大洪泉 位于凤凰山南麓,颜文姜祠南侧。昔日泉水四季喷涌,水势洪大,流量仅次于灵泉,水质与灵泉相同,村人多来此汲水饮用。民国版《山东古迹名胜大观》第一集载:“泉在凤凰山南麓,距城里许,一名白云泉,冬春有时不见,夏秋霖雨时, 岩间怒涛裂石涌出,水窦阔可八尺,高六、七寸,悬流急下,注于深潭,声闻数里。”

雪浪泉 位于凤凰山南麓颜文姜祠西首山崖处。夏秋季节,泉水喷涌,水流湍急,砰訇作响,颇有“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之势。昔日邑人雨后观该泉涌水,称之为一大奇观。“夏秋霖雨,则悬崖瀑布触石如雷,砰訇之声闻于数里,真奇观也。”20世纪50年代前神头黄瓜有名,一长、二直、三脆,长度四系筐能担到两边沿,足有二尺长。不小心,摔到地上能摔得粉碎。全得利“雪浪泉”水花飞溅的自然喷灌。清代户部主事李时曾将“雪浪泉”易名为“白云泉”,并赋诗:“白鹤冲霄化白云,还来山泽伏氤氲,神龙夜半行云雨,斥作砰雷万里闻。”道出了该泉之气势。

伊家泉 在颜文姜祠西北侧不远处,昔日住着一户名叫伊善祯的人家,院门外有一长2米,宽1米的石砌水池,水质纯净,甘洌清凉,汩汩外流,长年不涸。他们时常挑此泉水到山头、窑广一带窑炉作坊处叫卖,一毛钱一担,销路可观。因泉处伊家门前,故名伊家泉。该泉因沿河西路建设,现已不存在。

蛤蟆泉 过去在颜文姜祠东北侧的孝妇河河床底,现在的神头北桥南侧河床内三、四米处。泉水从河床西边一块状如蛤蟆形的巨石底部哗哗冒涌,水花四溅,长年喷流,清澈洁净。汛期河水发黄,但它仍涌清水,汇孝水北去,因石形故名蛤蟆泉。该泉现已埋入路面以下。

雹泉 在颜文姜祠东北侧百余米处,即现在文姜广场东北角石崖根下。清代乾隆年间为供祀自然神——雷公、电母,祈盼老天爷不降雹灾,而在此处修建了一座雹泉庙。庙门外台阶石下,有一两米见方的石砌泉池,冬春不涸,夏秋漫溢。此泉世人皆称“雹泉”,是因庙而得泉名,还是因泉而得庙名,已无详考。

支离泉 《博山县志》载:“支离泉在永济桥北。右注陇水。昔有道士刘支离咒得此水,书符立碣于泉上,饮之可疗疾。故名。”据《颜山杂记》载:“支离泉,出凤山峡口,本沙泉细水而枯旱不竭。昔有道士刘支离咒此,水有奇异,立碣书符于泉上,石迹犹存。今移于山上玉清宫。其详不可得闻。”。符前有五言韵语十句,叙咒水疗疾意,署名下一押,有龙虎二符,乾隆二年宫火,碣亦无毁。碣高86厘米,宽56厘米,阴文草书,文曰:“此水出于孝,孝故可通天。吾道得于心,心与天同源。我今咒此水,相济永无边。若有沉疴者,一啜令可痊。更欲知大道,期可为神仙。”

此碣明代之前即移于玉皇宫。支离泉原在玉皇宫下沿河西路石隙中,大雨季节尚溢流,近年原山林场拓宽水泥路湮灭了。

柳林泉 昔日在永济桥(七孔桥)西畔,支离泉往北数米处,建有两米方形石砌池。泉水横溢,清可见底。民国初轻便铁路的车头均在此加水。由于当时泉周围栽有柳树多株,绿树成荫,可纳凉,可饮漱,故名柳林泉。因道路建设,该泉现已不存在。

文姜庙会博山民间开展的“赶庙会”“逛庙会”“赶香火会”“赶山会”等庙会活动中,尤以“赶文姜庙会”历史悠久,参与人员广泛,持续时间较长,规模宏大,是鲁中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民俗活动之一。

历史渊源探究 孝妇颜文姜的故事在博山世代相传,妇孺皆知。最早记述颜文姜事迹的当推晋朝郭缘生的《述征记》,书载:“齐有孝妇颜文姜,事姑至孝,远道取水,不以寒暑易心,感得灵泉生于室内,文姜常以缉笼盖之。姑怪其需水即得,值姜不在,入室发笼观之,水即喷涌成河,坏其居宅,故名‘笼水’。” 在南北朝、唐、宋的许多历史古籍中,相续出现类似的文字记载,并不断演绎颜文姜的传说,她的故事在民间至少流传了1600余年。

元代奉议大夫般阳路总管潘继祖在大元至正二十六年冬1366年写的《谒顺德祠并序》中称:“孝感通天地,休风贯古今。外扬灵炳炳,内蕴德。……懿范丰碑载,神功奕世钦。山围堂庑丽,泉涌殿基深。祠祭方千里,香缗日积金。……”道出了昔日祭祀颜文姜的香火盛况。

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范一儒《重修顺德祠记》“岁时香火, 属而至者,不知几千百计”可谓盛会。据清康熙初年编纂的《颜神镇志》载:“自唐天宝间庙户掌香火者四家,郭、傅、邵、毕世载碑记。”那时祭祀颜神—文姜的香火已盛。

文姜庙会在近七、八十年间发生了几次变化:民国初期,大体上保持着古老庙会的形式;新中国成立之前,因为战争,庙会活动衰落、中断;新中国成立后破除封建迷信,取缔庙会;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受极左影响,庙会活动完全停止;至80年代,庙会活动逐渐恢复,内容和形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明显的变化和发展,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活动日益加强。特别是2002年8月7—11日,举办“山东博山首届文姜庙会”,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促进了地区文化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

祭祀过程简介 1.文姜庙会的前奏曲: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六,即颜文姜“走娘家”之前,博山城郊的民众开始到文姜祠(大庙)内朝拜,给颜文姜“送衣服、鞋和香火钱”,让她“打扮一新”,干干净净,非常体面地“走娘家”。到农历五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晚上,颜文姜娘家、姑家等亲戚上门,即我区的八陡阁子前、青石关、岳庄、石炭坞等十余个村的群众,每村少至几十人,多至数百人,有组织地抬着花轿(凤辇),挥舞着彩旗,提着大红灯笼,打着万民伞,挑着花篮与金银锞,举着金银钺斧等半朝銮驾仪仗,身穿“文姜故里人”文化衫,盛装打扮,高举横幅村名标志前导,一路燃放着鞭炮,扭着秧歌,敲着锣鼓,自晚上八点至深夜十二点前,成群结队地先后来颜文姜祠搬颜神走娘家消夏。因颜文姜在婆家忍辱负重,孝顺公婆,度日艰辛,请她到娘家歇伏一个月。届时,神头群众高竖文姜社区(原北神头村)、祥友化工机械有限公司和凤凰建身器材有限公司三面旌旗标志,古装打扮,锣鼓铿锵,在颜文姜祠山门前,表示衷心感谢和热烈欢送,呈现一派娘家、婆家一样情的祥和气氛。把颜文姜请回娘家后,各村都设有一处专门供奉祭祀的地方,老太太轮流值班,几乎家家都要带上香纸和供品去朝拜一番。

2 . 颜文姜诞辰庆典—— 庙会的高潮:一个月后的农历六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晚上,她(他)们会如上所述,再把颜文姜送回文姜祠,因(农历)七月初三是颜文姜的诞辰之日,方圆数百里内外的民众,提前已做好准备,都来颜神(博山)赶文姜庙会,祝贺顺德夫人过生日。是日,早晨四、五点钟,临淄、博兴、广饶等地的香客乘坐专车,赶到颜文姜祠内,占据有利地形(殿宇前廊下),露宿过夜,晚上看颜奶奶回婆家的盛况。

是日晚上,八陡镇至神头村,沿途10千米公路两边,群众摆上香案供品,夹道欢迎,彻夜不眠。颜文姜祠外公路上人头攒动,万余人围观;颜文姜祠内近3000人等待观望,锣鼓震天,鞭炮齐鸣,人声如潮。孝妇河东、西两岸沿途数百米内,车辆拥挤,商贾摊点如林,各种饮食叫卖不绝,经贸活跃。文化活动,好戏连台。比正月十五闹元宵还要热闹。颜文姜娘家的送亲队伍,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在颜祠山门前,八人抬着凤辇,依次“三趋三进行大礼,拜罢公婆方进门”。届时,对颜文姜的祭祀达到高潮。当晚赶会的民众不下10万人。

3、文姜庙会的尾声:七月初三,文姜庙会的第四天为“正节”。上午,博山当地的民众成群结队,盛装打扮,军号铜鼓队、腰鼓队、花篮队、扮玩队,抬着花轿,驾着旱船,载歌载舞,人潮涌动,到颜文姜祠祝贺颜神寿诞,庙会再掀高潮。

至七月初六,颜文姜的“娘家”——阁子前、青石关村的善男信女再到文姜“回访”,燃烧陪送的衣服和祭品等,称为“三日回銮”。至此,每年一度的文姜庙会才圆满谢幕。

庙会价值体现 博山文姜庙会牵动着山城及周边邻县的万民之心,展示了人民对自己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诉求,是一种伦理道德和孝文化的延续。一是表现在人气旺,方圆数百里的游人,每天达5万余人次,是一次让外地人了解博山,认识博山,走近博山的盛会。二是表现在文气旺,民间艺术表演,大型歌舞晚会,民间扮玩队伍表演和民间花灯展,商家广告宣传牌、霓虹灯五彩缤纷,展示博山地域文化的浓浓情怀。三是表现在商气旺,庙会前各单位、各商家即向周边地区对口业务单位发出邀请函,届时来博山游览观光,洽谈、考察项目,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庙会期间,交通运输、饮食服务、陶琉制品、文石盆景、剪纸雕刻、摄影展览、产品销售、旅游购物,都出现了一个少有的“黄金季节”,展现出来的是无限商机。

文姜庙会成为促进地区文化繁荣、经济发展,提升博山知名度的又一积极因素。颜文姜祠周围景点药王庙 位于凤凰山南麓,颜文姜祠以西高阜处,下临博莱公路。是博山地区祭祀古代医学家的地方。

药王庙,山门西南朝向,琉璃瓦覆顶。进门北折有屏门(已拆除)。院内北有大殿三间,前出厦,上复黄色琉璃瓦,单檐花脊,雕刻颇精。东西配殿各三间。药王庙原为清初名医翟良(字玉华,今淄川西河人)所建,祀唐代医圣韦慈藏。1931年由博山一元堂药店老板栾尚桂等医药界人士筹资复修。庙内原有石碑九通,记述了汉朝张仲景、唐朝韦慈藏、金朝李东垣、元朝朱丹溪等古代名医的功绩。1931年复修时,为纪念翟良在医药方面的建树,增立一碑。““文革””时期,庙堂被改建为民宅,碑刻幸存者尚在道房中山墙上以白灰抹盖。2006年7月3日,博山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仿古商铺及仿古四合院 位于颜文姜祠以西、泉水路北侧。通过民房动迁,同时建于2002年。

仿古商铺,东西一排20个,均为二层,内设楼梯,红色木棂门窗,平顶,前墙二道出檐,后墙一道出檐,其中3个四坡面装饰性楼顶,青砖黛瓦。在仿古商铺后面,仿古四合院、三合院,东面三排,西面一排,共11个。院落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粉墙黛瓦。整个仿古商铺与仿古四合院、三合院,建筑古色古香。

支离岩 位于沿河西路永济桥向南百余米凤凰山东面峭壁上。三个古朴苍遒的楷书大字“支离岩”刻于石上。据考,“支离岩”石刻为宋代遗存。

红门 是因袭岱麓“红门宫”之名而修建的碧霞元君的行宫。它位于凤凰山东麓,永济桥西首。背负青峰,下临孝水,是一组玲珑别致的古建筑。红门分南北两院,南北长68米,东西宽23米,占地1500平方米,殿房共计22间,以碧霞元君殿为中心。

山门座南朝北,系楼阁式建筑,面阔进深各一间,悬山重檐。下层为洞式过道,上层为白衣大士阁,东西各有官厅三间。

前院南正殿为碧霞元君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前出厦,硬山布瓦,房面正脊二龙戏珠。殿前有露台石栏,望柱顶有石狮一对,雕刻精细。

正殿东侧是荷叶亭,四角攒尖,形似荷叶,故名。四周漏窗,上覆布瓦。盛夏游人在此赏景,远眺峨岭青翠,近瞻孝水逶迤,岚光豁目,惬人心怀。

正殿西为岳飞殿,面东阔三间,进深一间,前出厦布瓦。殿内原祀民族英雄岳飞,殿前阶下原有秦桧夫妇的铁质跪像,现已无存。自前院向右经月门便至后院。后院临河有室五楹,前后木窗敞亮,是游人休息的场所。院内一亭,名曰:“汉牛亭”。该庙始建于清代。据《博山县志》载:“凤凰山麓新建祠宇台阁,名曰红门,高镇石梁之隅首,凭垣俯视,景入画图。”嘉庆、道光年间和民国八年曾数次重修。20世纪50年代曾辟为少年宫,为少先队活动中心,至“文革”遭劫几乎毁废。1983年按原貌重修,同时辟为淄博市琉璃博物馆。赵朴初先生题写馆牌。1984年6月28日,淄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2月7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9月8日,淄博市人民政府列为“淄博市古建筑近现代优秀建筑和纪念性建筑·类别:古建筑”。

永济桥 俗名“七孔桥”,位于“红门”以东。它是孝妇河上最古老的石桥。清乾隆九年曾重修,石拱七孔。建国后,孝妇河两边扩筑公路,掩塞桥洞两孔,现为五孔。据《颜神镇志》载:“戊子年山水骤发,高桥数尺,石栏漂去。复修。其宽可并二乘三骑。”可知顺治五年(1648)曾重修此桥。 此后历经重修。现整座桥长38米,宽6.5米,护栏高0.93米。2013年,博山区政府对永济桥进行大修。桥面青石下,去除原来部分三合土,以钢筋混凝土加固桥面,保持原样。2004年7月20日,博山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5日,淄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红门碑廊汉牛亭保护单位。

石牛 造型生动,刀法朴拙。长2.2米,卧高1米,重达4.5吨。呈卧式,头左侧,一副憨憨然、温温然的样子。实为汉代之遗物。

石牛原为一个消灾避祸的镇水兽。古代孝妇河经常引发水患, 后来有好事者,雕琢一头侧头拥尾的卧牛,置于红门下之孝妇河岸,以镇水妖。按五行相生相克之理,“牛为土性,土能克水”,故用石牛镇水。相传,大禹治水时,每治好一处就铸一头铁牛沉于水底,希翼镇服水患。

石牛自1951年修路时埋入河床中,沉睡38年,未遭“文革”劫难。1988年重见天日,置于永济桥上,群众信仰摸牛却病,影响交通安全,后来,有关部门将其迁放小顶山庙中。2000年农历四月初八,将其搬迁至山下红门院内。并新建“汉牛亭”一座,亭呈六角,高5.75米,宽4.3米,具有明代建筑风格。

颜文姜祠的传说唐朝初年的一个夏天,唐王李世民率大军东征。一天,路经西长峪道,来到颜神神头这地方。因为天热,三军长途跋涉,人困马乏,又饥又渴。唐王便传旨停止前进歇息,寻找水喝。那时,神头四周环山,人烟稀少,十分荒凉,全军将士东寻西找,哪里有水源呢?个个心焦口燥,一筹莫展。正在这紧要关头,忽然从南面来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慈眉善目,满面笑容,身着蓝布衣裙,左手提个四鼻水罐,右手拄一根龙头拐杖,好象特意送水而来。御林军见了喜出望外,急急忙忙迎上前去说:“老婆婆,唐天子东征路过这里,想找点水解解渴。”御林军边说边瞅着罐里的水,等待老人的答复。老婆婆慈祥的脸上,笑开了花,毫不犹豫地说:“喝呗!天子先喝,大家再喝,一定让大家喝个饱。”御林军小心谨慎地接过水金光罐,心中想:这个四鼻小罐能盛多少水?这么多人怎么能喝饱呢?边想边把水罐双手跪献给唐王。唐王见了水,二话没说,端起罐子,咕嘟咕嘟一气喝了个饱。真奇怪!喝过以后,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于是,他又传给将领们喝, 将领们挨个喝完后,又传给士兵们喝,三军将士挨个喝饱后,罐子里的水照样满满的。唐王感到很惊讶,心里揣摩:一定是神仙下凡相助,正要拜谢,抬头一看,老婆婆却无影无踪。唐王立刻派人打听这是什么地方?有什么神庙?御林军很快探得实情,便向唐王禀报,这个地方叫颜神,后周时这地方有个孝妇叫颜文姜,她秉性勤劳贤淑,孝敬公婆,治服了洪水之患,救活了一方人的生命,人民感念其恩德,所以就在当地建立了“颜奶奶庙”,四时香火不断。颜奶奶救苦救难,为民造福,还常常显灵显圣呢!唐王听了以后,立刻到庙前一看,唉!原来是一座小庙!于是,马上焚香跪拜,虔诚地祷告说:“您老人家多多保佑,待我东征胜利归来,一定给您老人家塑个金身,建九十九间无梁大殿。”祷告完毕,大队人马又继续东征去了。不久唐王东征凯旋归来,又路过颜神,却把许愿之事给忘了。当他的大队人马走到离神头五里多远的马棚之时,不知从哪里突然飞来群大马蜂,团团围着唐王的坐骑嗡嗡地叫个不休,怎么轰也轰不走。唐王发怒道:“小小马蜂,自不量力,怎敢阻挡我的大驾。”于是,命令御林军驱散马蜂群。谁知越赶越多,黑压压一片,铺天盖地,遮住了太阳,阴风阵阵,骇人万分。结果把驱马蜂的御林军蛰得鼻青脸肿,叫苦连天,顿时队伍大乱,不能前进一步。唐王急得团团转,束手无策。他觉得马蜂来得蹊跷,一定有缘。

于是,派人打听这是什么地方。地方官禀告说是颜神地方。唐王恍然大悟,想起了当年路过此处颜神保佑和自己许愿之事。仰首观天,深深地叹了口气说道:“朕一旦食言,区区小虫,也不相容,何况苍天乎?”便急忙下了坐骑,焚香下拜说:“神蜂宽恕,寡人因军务繁忙,忘掉许愿之事,望你宽恕,我立即办理修庙之事,一定不负诺言。”说完之后,也真奇怪,马蜂立刻散去,云雾开处,红日高照,青天再现。于是,唐王火速传旨,大军就地宿营,急速责令地方官请来名工巧匠,设计图样,准备材料,择地建庙。可是神头四面环山,地方狭窄,盖不开九十九间大殿。 唐王又重新焚香祷告,说明原因,便在神头建了九间斗拱承攒的无梁大殿。只见琉璃瓦面,金碧辉煌;五脊六兽,栩栩如生;飞檐斗拱,凌云接天;雕梁画栋,镂金错彩。殿前建有双檐四角攒尖式的香亭,山门外有一对精工细雕的大石狮子把门,真是雄伟壮观极了。唐王还亲笔题“孝妇祠”三个大字,制成金字大匾,悬挂在山门的上方。

在表榜以孝治天下的宋熙宁年间,孝妇祠又进行了重修,并改称为“颜文姜祠”。颜文姜的故事博山颜文姜祠的兴建,源于颜文姜的故事和孝妇河的传说。相传远在晋代以前,博山城郊西南境内凤凰山下住着一户姓郭的人家,老两口膝下有一男一女,给儿子订下了青州府颜家庄的一门亲事,未过门的媳妇叫颜文姜。她十九岁那年,未婚夫得了重病,危在旦夕。那时,当地盛行娶亲冲喜的风俗,为用娶亲喜气冲掉儿子的病魔,救活郭家郎,狠心的婆婆硬是用一乘花轿把颜文姜娶过门来。

成亲之日,颜文姜的丈夫面色苍白,奄奄一息,卧床不起。无奈,她小姑子手抱一只大公鸡代替哥哥与颜文姜拜堂。真是“寅时娶进颜氏女,卯时病死郭家郎。”可怜的颜文姜喜服未解,刚过一个时辰就做了寡妇。

新婚丧夫的颜文姜,生性勤劳善良,贤淑孝悌,她心想,公公婆婆这么大年纪了,小姑年幼,自己要是不支撑这个家, 叫老人小姑怎么办?不管怎样,“好女不嫁二夫”,不能闪得他们树倒无荫。

颜文姜不光心地善良,而且既能干又勤快,她上侍候公婆,下照看小姑,上炕剪子下橱菜刀,给一家夏做单衣,冬缝棉袄,做了吃的烧喝的,真是从早忙到晚,夜里还要推碾拉磨到五更。日有阴晴,月有圆缺,可是颜文姜却是日复一日,斗转星移,一直这样苦苦地操劳着。

孩子是娘的连心肉,颜文姜的娘家听说她嫁到郭家后,婆婆又狠又毒,她转过身骂儿媳妇是“丧门星”,调过脸去又骂儿媳妇是“扫帚星”,嫌颜文姜“妨死”她儿子,处处给她白眼看。她小姑子好吃懒做,常睡懒觉,更难伺候。这些她都能忍受,但是成年累月不叫她回娘家看看,心里着实想得慌,身体日见消瘦。

有一天,娘家托人捎口信来,叫她回去看看,公公还通情达理,答应了。婆婆见公公应了,当着捎信人的面,又不好阻拦,只得勉强地松了口。但是,婆婆提出了放她走娘家的条件:“你想走趟娘家也行,可得早晨去,过晌午来,捎带做出七双袜子八双鞋!”

这明摆着的是刁难她,从凤凰山下到青州府的颜家庄,少说往返也得走四十里的山石路,还要做七双袜子八双鞋,这不是把人往死路上逼吗?可是她思爹娘心切,生怕婆婆变卦,还是一句怨言也没有地答应了。

说起来真够苦的,她爬山越岭,汗流夹背地赶回娘家,不光自己两手不停地忙,连左邻右舍、七姑八姨,加上以前的伙伴,都帮着她飞针走线的做。要能有办法把太阳拽住多好呀,可是不觉晌午过了,天黑前还得赶回婆家不能误了做晚饭,她只好带着做好的七双袜子七双鞋,急急忙忙地动身回婆家。婆婆一看还少做了一双鞋,抓住这个把柄把颜文姜狠狠地揍了一顿。

那时,这凤凰山前水源奇缺,要喝甜水得到三十华里外的石马村去挑。她婆婆就出坏点子,怕文姜在挑水的路上偷懒,特意给她制作了两只尖底水筲,使她在路上连一点休息的机会也没有。为了一家人能喝上甜水,每天天刚放亮,她就要起床去挑水,不管是三伏酷暑,还是数九寒天,风云雨雪,颜文姜也是照常去挑水,山路崎岖,历尽磨难。有时不小心,半路上摔了跤,不好回家向婆婆交差,还得重新返回另挑。到底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真是数也数不清。

一天,太白金星云游过此地,见文姜爬山越岭挑水受尽艰辛,好生怜悯,就用神鞭暗暗在路上戳了许多喇叭形小坑,不大不小,不深不浅,正好能放下两只尖底水筲,好让文姜能放下水筲歇息片刻。有一次,太白金星变成一位骑马的老汉在路上试探她的孝心,求她赐水饮马,老汉说:“我的马渴了,你把筲里的水给俺饮饮马吧? ”颜文姜连忙答应说:“行,前面这筲水是公公婆婆喝的,后一筲不够干净是我喝的,你就用这后一筲水饮马吧。”太白金星深为文姜的孝行感动,饮完了马,遂将马鞭子送给她,嘱咐说:“你回家把这鞭子挂在水瓮里,啥时候用水提一提就会有,但要以瓮满为限,千万不要提过了头,不然就会水涌成灾。记住不要让别人知道。”说完,一阵风吹过,老汉和马飘然而逝。

颜文姜得鞭回家照做,果然灵验,而且水质更为甘洌,从此,免除每日翻山越岭汲水之苦,侍候公婆一家也格外勤快。可是,文姜连续几天未出门挑水,家里还照常有甜水喝,引起了婆婆的疑心,婆婆为查看究竟,顿生鬼计,就假装对文姜关心地说:“媳妇呀,你爹娘岁数也不小了,他们都想你了,明天抽空回去看看他们吧。”颜文姜一听心里真高兴。

第二天,颜文姜侍候公婆吃完了饭,里里外外都拾掇好,才高高兴兴地走出了门。她头脚走,婆婆和小姑子随后就来到饭屋里,东翻翻,西看看,什么稀罕东西也没有。当她们揭开水瓮盖一看,见一条脏糊糊的马鞭挂在水瓮内,非常生气,一气之下顺手猛地往外一拽,扔到地上。就在这时, 只听“ 轰隆”一声山崩地裂的巨响,水瓮内冒出一股一搂粗的大水,顺着瓮沿往外倾涌,翻着浪头朝院子冲去。

这工夫颜文姜刚走出不远,听见响声,她知道出事了,便舍命奔回家中。只见公公、婆婆和小姑子被水淹到半腰里,直喊:“救命!”她不计前嫌,出于一片孝心所动,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她左手拉着公公,右手拽着婆婆,用脚挑起小姑子,一腚就坐到水瓮口上,用身体堵住水眼,才使狂涌的水流驯服。涌水停了,公婆、小姑子得救了,四邻也没有遭灾。颜文姜从此坐化为神。在她坐着的地方流出了一股甘甜的泉水,后人便将这一泉称作“灵泉”。此后,人们又在泉上建起了一座颜文姜孝感灵泉庙,并把流淌的泉水命名为 “孝妇河”,把在泉河附近兴起的村落称为“颜神”。

支离泉和支离岩的故事宋朝时,有一年中秋夜晚,秋风送爽,皓月当空。孝妇河在月亮下流金淌银一般,使夜色显得格外幽雅。河西边山崖的石台上,正坐着三个人饮酒。上首端坐着一个鹤发童颜的道人,他就是刘支离。他常为百姓疗疾去病,消愁解忧,很受人们的爱戴。下首坐的是两个仕途失意的文人。他们因怀才不遇和世态炎凉而苦闷烦恼,难以自拔,故携带一葫芦酒来访刘支离,以求排忧解难。三人一面诉说人间的荣辱不平, 一面开怀痛饮,酒兴方浓,葫芦里却没酒了。刘支离站起来说:“请稍候片刻,我也去沽酒一壶以酬二位。”说罢,便站起身来,拿起葫芦,顺着山崖飘然而下。眨眼功夫,刘支离已沽酒回来。二人很是惊奇,心想:下山沽酒必到大街南头,不说往返二三里,就是夜深人睡敲店门也得费点时间,为何来得这样快呢?他二人正猜想,只见杯已斟满,醇香扑鼻,举杯而饮,顿觉七窍豁然,郁积皆消。连饮三杯,大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之感。酒还没喝足,可惜葫芦又空。其中一人说道“刘道长,此酒甚好,请您再来一壶,咱一醉待晓。”刘支离看了他们一眼,说道:“凡事量力而为,适可而止。贪多必招烦恼。既然二位要求,我永济桥(1945年摄影 党史办 提供)再沽一葫芦。”说罢,又拿起葫芦,顺着山崖飘然而去。这两人一见刘支离走了,说道:“这酒来得奇怪,咱何不尾随后边,看他从哪里沽来?”两人便顺着小路,悄悄地走下山来。来到山下一看,只见刘支离正从一个泉子里往葫芦里灌水。二个不觉同声说道:“刘支离,原来你叫我们喝泉水啊!”这一喊不要紧,只见刘支离一头栽进泉子里不见了。二人懊丧多时,才醒悟过来,原来这是刘支离在点化他们。

第二天,这两个文人带着文房四宝,来到凤凰山下,把刘支离遁去的泉子取名叫“支离泉”。又在他们喝酒的石崖上,工工整整地书上“支离岩”三个楷书大字,以示纪念。就在刘支离失踪后的第二天,有人说在济南府趵突泉旁见到了他……。

(撰文 冯 群 穆若信 摄影 韩祥龙)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招商热线:400-151-2002
投资指南

... 更多

投资金山
  • 工业用地

    工业用地

    立即咨询
  • 企业政策

    企业政策

    立即咨询
  • 厂房仓库

    厂房仓库

    立即咨询
  • 写字楼租售

    写字楼租售

    立即咨询
  • 资金扶持

    资金扶持

    立即咨询
  • 人才政策

    人才政策

    立即咨询
  • 进入小程序找园区
    友情链接:

    黄浦区招商引资招商网    闵行区招商引资招商网    青浦区招商引资招商网    金山区产业扶持政策

    金山土地出租出售     金山厂房出租出售     金山仓库出租出售     金山写字楼出租出售

    金山招商引资服务平台

    ×

    您好,园区招商专员为您解答园区招商政策、工业用地、厂房招商等园区招商信息,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也可直接拨打400-151-2002,由专业招商人员为您解答!

    稍后再说

    马上咨询

    电话咨询
    400-151-2002

    客服咨询

  • 注册公司政策
  • 土地厂房咨询
  • 产业扶持咨询
  • 其他相关咨询